| | |
|
2016/11/04■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 尹维新国画近作观后
|
|
|
在当代国画艺苑里,尹维新是值得注意的一位新秀。我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是在1991年10月他在华中师大举办个人画展的时候,有一些画给我印象很深。如《春塘》 ,画一群蝌蚪在满塘浮萍的春水中嬉戏。这些蝌蚪通体透明,两只黑黑的眼睛,就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秧,它们围成一道道圆圈,宛如一大朵盛开的奇葩;还有若干蝌蚪正从他处游来。这群游动的小蝌蚪把密密麻麻的浮萍拨开一些空隙,形状恰有一尾硕大无朋...
详细>>
|
|
|
|
|
|
2016/11/04■象外有象意味不尽—读尹维新的国画《晨》
|
|
|
尹维新的国画《晨》 (1984),取材于江南水乡的牧鸭生活。
画的视觉中心是处于左上方的三只白鸭,一左一右,一只殿后,引颈疾行,追赶前面一支望不到尽头的浩浩荡荡的鸭群,它们熙熙攘攘、曲曲折折地走向远方,身后是一大片白花花的鸭蛋,这片大面积的鸭蛋成扇形铺排,晶莹皎洁,密密麻麻,占了画面的大半篇幅,直溢出右下侧画界之外。这支白色鸭群和大片鸭蛋呈“S”形,由左上角逶...
详细>>
|
|
|
|
|
|
2016/11/04■恰似英姿竹劲绝—看尹维新的“冰竹”画
|
|
|
“真正的艺术不只新人耳目,移人情感,还启人深思”(引自孙子威《梦之思》)。颇有思想的中国画家尹维新教授不少中国画作品是启人深思的,有的甚至是耐人寻味的。①
正如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尹维新在中国画创作中没有游玩和陶醉于山水花鸟之间,而是渗透了他对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感受、反思、批判和未来憧憬。中国当代不少艺术家在艺术上...
详细>>
|
|
|
|
|
|
2016/11/04■评尹维新的《江山行》
|
|
|
浩浩江山图,悠悠沧桑情!这长达三十米的《江山行》 ,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多么壮阔而奇特的时空画面!画中有绵绵白山、滔滔黑水,却显然不是我国东北的长白之山;有九曲黄带、高峡平湖、急流险滩,却又不是长江黄河之水;有大漠草滩、贫瘠荒原,却又不是西域河套之土;有危岭奇石、荒草野木,却又不是黄山庐山之峻;有朦胧如画之水乡泽国,却又不见我国江南之鱼米;有吞云吐雾的瀑布和激流永驻的巨石,却不见黄果赤...
详细>>
|
|
|
|
|
|
2016/11/04■民族精神的写照—尹维新君的国画《本土》系列读解
|
|
|
土,为万物之本,众生之母,民族之根,是社会历史演出的舞台,人类的繁衍生息、悲欢离合无一不与土相连。因此,通过对土的历史沧桑的美学审视,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的风云际遇和精神面貌。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名作《我爱这土地》即是一例。我国传统绘画有山水一科,模山范水,代有名家,而独独专以土本身为表现对象者却旷古无一,抑土之不屑一顾乎?尹维新君出身农家,不忘根本,有感于土之深恩厚德,自主沉浮,而濡...
详细>>
|
|
|
|
|
|
2016/11/04■梦之思—读尹维新的国画《秋月荷塘》
|
|
|
我看尹维新君的《秋月荷塘》 ,总觉得是一个梦。
他不画芙蓉出水,也不画雨打残荷,而画一塘月色,沐浴着悄然入梦的几支睡藕,真是别开生面,前所未睹。要不是梦,那藕埋藏在泥水深处何以得见?
那暗暗的水,那厚厚的泥,温馨着这些被遗忘了的藕沉沉地睡,那些同水草相交、一起飘舞的藕带,不正是这几支错落有致的藕在睡梦中逸出的缕缕幽思,翩翩浮想?
...
详细>>
|
|
|
|
|
|
2016/11/04■华夏“清俊”史微观—从尹维新冰竹画看国画之发展
|
|
|
摘要:本文从尹维新冰竹画出发,上追古代竹画演变,下探现当代竹画履新之路,并以现代竹画开拓者尹维新、刘家生和刘佰玥为例分析了古、近现代竹画各自的特点,阐述了艺术精神、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竹画变迁中的主次和辩证关系,并从竹画的角度,探问国画的发展方向,提出艺术应重视自身对象的精神表述,不应在对象自足的文化内涵下忽视艺术本体内涵的构筑与形象本身在艺术本位的主旨下对于意义和精神的表...
详细>>
|
|
|
|
|
| | |